臨床組藥學新知

 

主題 

Molnupiravir for Oral Treatment of Covid-19 in Nonhospitalized Patients (MOVe-OUT trial)

 

日期 

2022.07

 

報告者 

花逸茗

 

摘要

 

研究背景 

Molnupiravir 是一種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前驅藥,可對抗 SARS-CoV-2Molnupiravi 會代謝成胞苷核 苷類似物 N-hydroxycytidine (NHC),然後分佈進入細胞,NHC 在細胞中會經磷酸化作用形成具藥理 活性的核糖核苷三磷酸(NHC-TP)NHC-TP 會透過病毒 RNA 聚合酶(nsp12)的作用與 SARS-CoV-2  RNA 結合(NHC 單磷酸[NHC-MP]的形式),導致病毒基因組錯誤累積,從而抑制複製作用,此篇 為 phase 3 (MOVe-OUT trial)探討 Molnupiravir 的療效及安全性。 

研究方法 

本篇為隨機雙盲臨床試驗,納入 2021 5 月到 10 月期間,確診 covid-19 的門診病人,預計追蹤 29 天,輕中度診斷標準是根據 FDA WHO 指引 

(1) 納入條件包含發病五天內、至少一個 covid19 臨床症狀、至少一個重症危險因子(大於 60 歲、癌 症、慢性腎病、COPD、肥胖、BMI>30、嚴重心臟疾病、糖尿病

(2) 排除條件為預計未來 48 小時內住院、洗腎、eGFR<30、懷孕、嚴重血球低下 (ANC<500)、血小 板低下 (<100000)、曾接種過 covid 19 疫苗 

(3) 受試者透過中央語音互動系統以 1:1 方式進行隨機分配,且根據症狀大於 3 天或小於 3 天進一步 進行區塊隨機分配,共分為 800mg q12h 與安慰劑兩組,療程共五天,此外兩組皆被允許使用退燒消 炎藥及類固醇,試驗期間,受試者與照護團隊皆為盲性 

(4) 初級指標為任何原因導致的住院率或是 29 天內死亡率 

(5) 次級指標為 WHO 評估量表 (WHO 11-point Clinical Progression Scale)、以及病人自我症狀評估 (patients’ reported Covid-19 signs and symptomsprogression of Covid-19 signs and symptoms),共 15 個症狀,受試者需每天以日誌記錄,症狀消除的定義為連續三天自覺改善且在追蹤的 29 天內期間沒 有復發,症狀惡化的定義為連續兩天自覺症狀惡化 

(6) 安全性指標為副作用發生率,其中受試者服藥後出現的血小板低下(<50000),或是藥物引起的肝 炎會額外進行討論 

研究結果 

共納入 1433 人,Molnupiravir 組以女性較多(兩組有顯著差異),平均年齡 43 歲,輕度患者佔 54%,中度患者佔 44%,期中試驗結果顯示,住院或死亡發生率以安慰劑組較高 (7.3% vs 14.1%),風險差 為-6.8% (95%CI = -11.3~-2.4P=0.001),最終試驗結果顯示,住院或死亡發生率以安慰劑組較高 (6.8 % vs 9.7%),風險差為-3% (95%CI = -5.9~-0.1P=0.001)Time to event 結果仍一致,用藥組可降低 31%住院或死亡的風險,但無顯著差異 (HR=0.69, 95%CI=0.48-1.01) (Figure 2),次分組分析中,多 

數組別顯示 Molnupiravir 組有較低的住院或死亡率,但無顯著差異,因樣本數少故信賴區間寬,而 目前數據仍在更新中 (Figure 3),次級指標中,Molnupiravir 組在自覺症狀改善方面有較高比例。

 

安全性 

至少發生一次副作用的比例兩組相似 (30.4% vs 33%),認為與試驗用藥有關的副作用比例為 8%及 8.4%,死亡案件分別為 0.3%與 1.7%,但不認為與藥物相關 (Table 2),最常通報的副作用為 Covid-19 pneumonia (6.3% vs 9.6%)、腹瀉 (2.3% vs 3%)、細菌性肺炎 (2% vs 1.6%)、covid 19 疾病惡化比例 (7.9% vs 9.8%),只有一位病人在用藥 12 天後出現血小板低下,但不認為與藥物相關。 

臨床角色 

此篇特別只納入未接種過疫苗者,嘗試探討 Molnupiravir 純粹的效果,在發病五天內使用藥物可減 少住院或死亡率 (絕對風險差有顯著差異,考量時間因素後的相對風險差有趨勢但無顯著差異)。 

參考文獻 

Molnupiravir for Oral Treatment of Covid-19 in Nonhospitalized Patients N Engl J Med 2022;386:509-20. DOI: 10.1056/NEJMoa2116044